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戰後初期,許多來自中國各地的專業人員、教師與學生,來到虎尾糖廠協助接收工作,其中不乏基督徒。由於當時虎尾地區尚未有中文講道的教會,於糖廠及其周邊設施工作、生活的基督徒們自發的聚集,先於西螺埔心聚會,至西元1955年,開始聚集於虎尾信徒家中聚會,虎尾教會也於此時成立。

由於信徒人數漸多,虎尾教會開始借用糖廠幼稚園的教室聚會,西元1957年,教會購置了位於中山路20號的建物作為會堂,於隔年啟用。然而,西元1959年的八七水災,使得教堂建物毀損嚴重,虎尾教會只得另尋良地,重新建堂。因此教會購得了文化路70號的土地,而本案建物也因此於西元1960年興工建造,外牆為加強磚造,屋頂為木構,上覆瓦片,歷經兩年完工獻堂,即為今日的「虎尾基督徒聚會處」。但因年久失修,修繕有其急迫性,故透過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將建物依原貌修繕,透過原天花板拆除,使析架結構得以呈現,充分表現日治時期建築析架樣式之美,並將早年檜木施作之門窗,透過嚴謹工法修繕替換。

自成立之後,虎尾基督徒聚會處一直作為糖廠周邊基督徒的聚集場所,不過隨著國際糖價下跌,台灣糖業沒落,虎尾基督徒聚會處亦面臨了信徒流失的困境。近年,教會積極推展社區服務與校園活動,逐漸為教會帶入新的活力;透過修繕再次審視教會與建築的歷史,更希望以更加安全妥善的環境,接待虎尾地區的信徒與慕道者。未來本建物將配合社區與地方政府進行文化活動,做為社區文化據點,供公眾使用,室外花園亦具備休憩功能,與虎尾科大合作提供場地舉辦服務性活動,提供弱勢家庭中小學生課輔,開設老人關懷據點以及婚姻親子成長課程,並與雲林縣政府合作舉辦文化資產相關演講與工作坊,落實校園與社區關懷的理想。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
別名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0.0
所在地-經度
0.0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財團法人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