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代傳統木偶

這是在雲林縣2004年舉辦的偶戲文物展中展出的清代傳統木偶,也就是這些木偶都有上百年以上的歷史,而照片就是當時展出時所攝。對於多數人來說,接觸到的布袋戲大多是在民國5、60年之後,那時剛興起布袋戲走進攝影棚內,新興閣鍾任壁在中視演出「小神童李三保與花鼓女」,黃俊雄則在台視演出「雲洲大儒俠」,雲林兩位大師,洲派與閣派在電視台捉對廝殺。

那時的戲偶無論偶頭的木工雕刻與造型,以及戲偶的服飾都比清代傳統木偶來的華麗。照片中戲偶偶頭的木雕可以看出較為簡單。右邊這一尊戲偶有國劇臉上的花臉,應該是比較接近晚清時的作品。左邊從服飾來看,似乎是武生。此外三尊戲偶衣服雖以單一素色為主,不過衣服上仍有花紋變化,足見當時還是很講究。

雖然知道布袋戲在台灣的發展甚早,不過多數台灣人對布袋戲的印象都來自60年代的那波布袋戲熱,對於之前的戲偶和歷史只有知識上的認知。因此對於這些古早戲偶在視覺上的衝擊也就特別印象深刻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2、 田野調查訪問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4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存放位置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