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造紙大灶

照片中的大灶並不是家中炊事煮飯之用,而是為了將石齒輪磨好的竹粗纖維再次處理,讓纖維質更細緻而準備。這也是古坑特有的環境才塑造出造紙的這行業,源源不絕的水源和竹子(造紙材料)。不過造紙是相當辛苦的行業,根據耆老的記憶,當時許多造紙人都因為長期接觸石灰水而有皮膚潰爛的現象。另外在山中砍竹也常遇到毒蛇。

在用大灶熬煮前,浸泡過的竹子要先經過石齒輪的碾壓,一般造紙業者會在碾料過程中加入黃槴作為黃色染料,主要是因為古坑所製出的紙是作為金紙使用,也就是廟會拜拜所用的冥紙。

這些竹料以牛隻帶動石齒輪碾至到稻米粒粗的程度之後,造紙師傅會用照片中這種大灶生火,再將這些粗纖維丟進去大鍋中熬煮,讓這些竹粗纖維經過大火加熱水煮後,粗纖維可進一步分解,而取得更細小的纖維,就像是紙漿一樣。熬煮到這個程度,把大鍋中的細纖維取出,倒入篩紙池中,就可進入抄紙步驟。到這個階段已差不多準備要收成紙張了。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訪談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趙翔宇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