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麥寮架仔頭玉安宮與虎尾溪氾濫

麥寮鄉興華村有興化厝、山寮、架仔頭、寮仔四個聚落,玉安宮即位於架子頭,相傳因早期有一位菜販在此擺設菜架(菜攤)而得名,但此說仍有些遷強附會。架的台語:kè和溪的台語:khe,兩者台語音有些相似,不排除可能是溪仔頭的意思。

1894年(光緒20年)雲林縣採訪冊記載:「虎尾溪一名清水溪,發源水沙連堡內山……。乾隆中,溪水大漲,將……龍岩莊、孫厝藔、莊厝藔、呂厝藔、洪藔厝、有才藔及百畝莊、架仔頭……等村北南兩岸沙地衝刷成溪,是為新舊虎尾溪分道之始。……」。《乾隆台灣輿圖》亦可見虎尾溪於龍岩莊一帶,分支為新、舊虎尾溪。

清代虎尾溪頻傳洪氾的歷史也保存在架仔頭玉安宮的建廟的傳說中。據云,嘉慶初年,虎尾溪洪水氾濫成災,村民紛紛遠走他鄉。然於1806年(嘉慶11年),法主公忽然顯靈,要村民回原來家鄉定居整頓家園,當村民們懷著恐懼之心回到老地方定居。法主公再降駕指示,用青竹符釘於虎尾溪上游分岔處,自此溪流固定,始能耕作收成。為了感念法主公的恩澤,村民們便集資為法主公興建草厝廟。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玉安宮簡介 2、 乾隆台灣輿圖 3、 雲林縣採訪冊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6/07/28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