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麥寮架仔頭玉安宮靈昭萬古匾

玉安宮是麥寮鄉興華村架仔頭的信仰中心,主祀法主聖君,俗稱法主公。

法主公的香火是周家從原鄉攜來,同時,周姓也是本地的拓墾家族。「架仔頭」這個地名十分特殊,我們從清末雲林縣採訪冊和日治初期所繪製的台灣堡圖,皆可見架仔頭的地名,架仔頭有時會寫成架子頭。地名由來為早期有一位菜販在此擺設菜架(菜攤),但此說仍有待考證。

清乾隆中葉,濁水溪支流-虎尾溪氾濫,沖毀龍岩莊、有才藔、百畝莊、架仔頭……等數十個村莊,並形成新、舊虎尾溪。(新虎尾溪現在位於架仔頭南邊)。

清代虎尾溪頻傳洪氾的歷史也保存在架仔頭玉安宮的建廟的傳說中。據云,嘉慶初年,虎尾溪洪水氾濫成災,村民紛紛遠走他鄉。然於1806年(嘉慶11年),法主公忽然顯靈,要村民回原來家鄉定居整頓家園,並指示用青竹符釘於虎尾溪上游分岔處,自此溪流固定,始能耕作收成。為了感念法主公的恩澤,村民們便集資為法主公興建草厝廟。

架仔頭玉安宮現仍保存昭和乙亥年,即1935年,昭和10年由張姓弟子(張沃、張樹頭)所敬立的「靈昭萬古」匾額。這塊匾額的匾框雕刻的相當精緻,上方為雙龍護塔,下方有一隻蝙蝠,寓意著福從天降。左右兩邊瓶插牡丹,喻示平安富貴。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玉安宮簡介 2、 雲林縣採訪冊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李漢鵬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3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