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敏恆,1943年(昭和18)2月12日生於苗栗大湖,於2000年(民國89)3月14日駕車失事而辭世,為「客家歌謠教父」,一生創作了2300多首歌曲,其中客語歌曲1500多首,為客家流行音樂開闢了一片天地。曾表示「創作是一條不歸路,是苦悶的象徵」,秉持著「歌曲應好聽好學,歌詞簡單有意思」的信念,創作多元風格的歌曲,無數作品中其中〈死河壩〉、〈送你一把泥土〉、〈月光光〉、〈紅梅〉、〈乾杯〉、〈感謝〉、〈昔時賢文〉、〈總講恩無緣〉、〈客家進行曲〉、〈大憨牯汽車〉、〈捱是客家人〉及〈南庒細妹〉等較為知名。發表於1989年(民國78)的〈客家本色〉,更是成為客家族群人人愛唱的歌曲,甚至揚名海內外;〈客家本色〉旨在提醒客家人不要忘本,奉勸所有客家人永遠不能忘記祖先開墾的艱辛,必須繼往開來。
涂敏恆自小受到祖父拉小提琴、叔父是音樂教師的影響,對音樂產生極大興趣,而後考上政治作戰學校音樂系,專攻理論作曲嶄露頭角。畢業後,曾擔任民生報影劇記者多年,1970年代正式踏入流行歌壇的創作之路。涂敏恆一生不僅為後代子孫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作品,更重要的是為年輕一輩的客籍作曲家開闢了一條寫作客語歌曲的新路線,為客家歌曲開拓了更寬廣、更多元的歌樂新面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