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頭庄,為通霄鎮上河階地內的近山庄頭,位置在通霄鎮虎頭崁道路與121縣道交界東向約1公里處,約計有10 戶民居座落於此,是一個規模並不大的小庄頭。圳頭庄頭的地名由來,即是因漢人入墾本地之初,將住家選址在水圳源頭,「圳頭」之地名也由此而來。圖片為圳頭庄內之圳頭窯。
1891年(光緒17),臨近的北勢庄經過客家先民多年的開墾後,在乾旱時節,苦無水源灌溉稻作。嗣後由陳、林,黃、賴、吳等當地氏族,共同出資以解決水源問題,前往北勢庄東方約2公里處,在一條四季供水的小溪上流建造埤頭,並陸續向下游完成約2公里長的圳道,以引水灌溉北勢庄。使得原本缺乏水源,僅能種植少數雜糧的不毛之地,傾刻之間,變為能生產大量水稻的良田。
在庄頭建築形式上,普遍民居尚保留黑瓦或紅瓦白牆的傳統風貌,牆內建材常見有土磚、紅磚或編竹夾泥等的舊有材質與施作,外塗白灰以防潮防濕的三合院建築,伴隨周圍的田野綠意,呈現了早期農村的純樸景觀。在環境特徵方面,庄頭周圍遍植竹林及雜木林,與大部分近山庄頭相似,民居沿道路以及自古闢建的水道設置。居民主要產業,是種植水稻及雜作田埔等農業維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