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出磺坑北寮

出磺坑礦場沿著出磺坑背斜地形由北至南分成北寮、保安林和南寮三個區域。北寮北臨後龍溪,自清末於後龍溪河床發現原油露頭,挖掘第1口油井開始,客家移民進入拓墾,北寮聚落的形成以及繁華興衰與石油礦業發展息息相關。

出磺坑的拓墾始自1852年(咸豐2),期間與原住民的衝突和拓墾家族間的角力,遲滯拓墾的腳步,日治初期,以幾戶為一區的散村形式,散佈在山林間。當時的北寮又稱下會社,1897-1908年(明治30-41),日本政府開放給民間企業經營前期,礦場建設主要集中在北寮,辦公室、宿舍、開採相關的井架、煉油所、儲油槽、木工場與食堂等相繼出現。寶田石油及日本石油開採時期,尤其1926年(大正15)、1927年(昭和2)36號和40號井大噴發,礦場始大規模建設,交通網絡相互串聯,員工人數遞增,一個因礦業凝聚的聚落於焉成形。隨著油井開採,聚落從北寮延伸至南寮,是出磺坑最繁榮的時期之一。戰後礦場二度轉型,1950年代因承襲過去人力的開採,沉寂一段時日的礦場再度湧進大批員工,相關設備跟著增建,而學校、育樂所、福利社、圖書室、醫務室等生活設施也一應俱全,締造了第二次的礦場盛景。1960年代起,新型機具與技術的引進,人力需求驟減,聚落便跟著式微。



基本資訊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