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貓兒錠圳舊址

跟貓兒錠圳舊址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貓兒錠圳舊址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貓兒錠圳舊址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清雍正11年(1733)漢人入墾時,為取水而鑿井,當時在井中挖到一柄貓兒木製的古船碇,因而稱此地為「貓兒碇庄」,日治時期該區域改隸竹北二堡大眉庄,即今日(2020)新竹縣竹北市內,早年漢人拓墾時,為了灌溉,而引鳳山溪水,修築貓兒碇圳,根據〈新竹廳竹北二堡大眉庄土地申告書〉所附理由書記載,坐落於竹北二堡大眉庄土名大眉175番地、191番地與202番地是隸屬於貓兒碇庄的公共產業,其管理人為曾逢辰,每年耕作所得成為貓兒碇圳的維護經費,事實上,雍正年間,初拓墾貓兒錠庄時,先於溪邊荒野地鑿圳路,引水灌溉,但圳路後來遭洪水沖毀,無法使用,因此庄民向平埔族竹塹社購買土地,興修新圳路,原圳路地則開闢成田。該三塊土地位於今日(2020)新竹縣竹北市鳳岡路一段一帶,至今該地仍為農田。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所在地-地址
新竹縣竹北市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855181
所在地-經度
120.998597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文獻資料: 〈新竹廳竹北二堡大眉庄土地申告書〉(1901-01-01),《臺灣總督府檔案.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1860。 彭瑞金編,《竹北市志(上)》(新竹:竹北市公所,2019年)頁68。 照片拍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計畫團隊
地圖圖標
水利設施
撰寫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計畫團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