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7雲林行腳—聽老歌、看囝仔戲

如果一個活動從2007年開辦以來都維持差不多的形式,表演者或團體也大同小異,觀眾的熱情是否會消退?聽到一成不變的批評,不免會質疑自我,是否要改變?所以2017年的雲林行腳很特別,過去是在廟口演出,2017年將表演場地從廟口移到學校內和文化中心,表演方面也改變了內容和形式,上半場是音樂,下半場是以舞蹈表現的兒童戲劇,這張就是2017年雲林行腳開始巡迴前的記者會照片。

也許是因為在學校以老歌和兒童舞蹈劇的形式舉辦,多是父母帶著小孩參加。演出的單位有雲林交響樂團、彩色樂團、爵士貓樂團、咚咚舞蹈團以及Flying Band 飛行音樂團隊等,表演也很精彩。現在問2017年參加觀眾的想法,很多人感覺不錯,希望能有多一點這樣的活動。再進一步問有過去廟口看戲的感覺嗎?卻沒有正面回應的答案。這群1970至1980出生的父母在成長的年代只有課本,廟口王祿仔仙的表演似乎很少出現在他們的生活記憶之中。

2007年劉銓芝局長推動雲林行腳為的是讓在地傳統藝術表演文化被看見,也是為了將文化資源帶入海線鄉鎮。從受訪者的口中,也許雲林行腳兩年才輪一次,所以並非很多人對這個詞彙有記憶,但活動本身確實很有吸引力,參與的人也喜歡。雖然廟口的意象不再,但重要的是民眾喜歡這種高品質的演出。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大學路一段310號
  • 地點-縣市區
    雲林縣
  • 撰寫者
    許逢麟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1.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 2. 田野訪問調查
  • 時間迄
    2017
  • 地點-緯度
    23.7064001
  • 地點-經度
    120.5553713
  • 時間起
    2017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