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凱達格蘭大道

凱達格蘭大道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是位於總統府前的十線大道,1996年由充滿威權意涵的「介壽路」正式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自1987年解嚴後,各種公民運動始蓬勃發展,這次改名不僅代表威權時代告一段落,更象徵「空間解嚴」的分界點。

解嚴前,凱道周邊即存在了各種性別活動的活動蹤跡,北接二二八和平公園(新公園)、常德街,向西即為西門町。而地理位置也使之成為性別運動的一大根據地,最早為解嚴後不久的1996年婦女節「女人一百」遊行,是凱道與性別運動的初結緣,其後能追溯至2004年的第二屆同志大遊行(簡稱同遊),往後,同志運動、同遊與凱道的形象緊緊繫連。2009年主題為「同志愛很大 Love out loud」的同遊,凱道始成為同遊的起終點與集結地,之後的同遊(2010、2011、2012、2014至2018年,各屆同遊皆以凱道為集合的起終點,參與人數逐年遞增,更有「亞洲最大同志遊行」之稱。2019年「同志好厝邊」則以市府廣場為起點,僅以凱道為終點晚會場地,人數更是多到第一大隊抵達晚會場地時,還有隊伍在市民廣場沒有出發。

此外,凱道也成為挺同與反同團體的爭奪戰空間。2013年9月,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將多元成家立法草案送入立法院,於9月7日在凱道舉辦「九七凱道造勢伴桌」,提供了對於家庭、伴侶、婚姻的多元想像。同年11月,反同志陣營也於凱道舉辦「為下一代幸福讚出來1130全民上凱道」集會,當天現場兩方不斷爆發零星的肢體或言語暴力衝突。2016年11月,尤美女立委提出民法修正版同婚草案完成一讀,反同志陣營於12月3日舉辦了「反同婚大遊行」,而挺同團體則於12月10日在凱道舉辦「1210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號召了25萬人參與。凱道在兩方的各種造勢、拉鋸戰中,成了性別運動的第一級戰區。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凱達格蘭大道 / 撰寫者: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311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沃時文化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