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社

臺南的南社(1906-1951),與臺中的櫟社、臺北的瀛社,並稱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詩社。

南社創立於明治39年(1906),其前身為清末的「浪吟詩社」,該社因乙未割臺、詩友西渡(如許南英、施士洁),活動消歇,又此時臺中櫟社已開始活動(創設於1901-1902年間),遂由臺南詩人蔡國琳(玉屏)、連雅堂、趙鍾麒(雲石)、胡南溟(殿鵬)等人發起,邀請文友,將浪吟詩社改組為「南社」,網羅臺南地區的詩人,包含謝石秋(籟軒)、謝國文(星樓)、鄒小奇(少奇)、陳瘦雲(渭川)、黃欣(茂笙)、黃谿泉、吳萱草、陳逢源(南都),成為臺南的代表詩社。

南社初期組織較為鬆散,明治42年(1909)才由蔡國琳出任社長,社運遂轉為活躍,平時每月定期有擊鉢吟的聚會,遇節慶則擴大辦理,也常與其他詩社交流、參與全臺性的詩人大會,社員作品主要刊於《臺南新報》。比起櫟社、瀛社,南社無疑是最為活潑的詩社,如大正3年(1914)連雅堂遊歷中國歸來,社員於黃欣的別墅「固園」為雅堂接風,舉辦變妝集會,並拍照留念,題為「南社嬉春圖」。

然而南社也避免不了凋零的命運,蔡國琳逝後,趙雲石、黃欣、吳子宏相繼擔任社長,但在黃欣擔任社長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活動銳減,黃欣逝(1948)後,活動則幾乎停頓,民國40年(1951)併入延平詩社。

基本資訊

  • 別名
    臺南南社
  • 撰寫者
    梁鈞筌
  • 時間迄
    1951
  • 參考資料
    南社,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537。
  • 時間起
    190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