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城故事_臺中州廳歷史文化園區

臺中州廳歷史文化園區,包含臺中州廳、臺中市役所、臺中警察署廳舍、大同國小、藍興福德祠、法華寺與柳川,展現了臺中舊城區從清代歷經日治時期,至縣市合併前省轄市的歷史脈絡與文化風采。 「西城故事」透過旁白與前市議員張德榮的介紹,解說臺中市西區的市政史蹟與周邊建築群。1912年啟建之臺中州廳為縣市合併前臺中市政府所在地,這棟仿法國馬薩風格的官署建築在日治時期之管轄範圍擴及臺中市、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臺中市役所為「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是臺中地區鋼筋混凝土建築之始。臺中警察署廳舍自日治時期即為中臺灣警政中心,保有日式校舍風格的大同國小舊稱「臺中州明治小學校」,在在顯示西區長年為中臺灣行政樞紐的代表性。 根據「藍興福德祠新造安樂碑」所載,藍興福德祠最早於清道光年前即受信徒膜拜。法華寺原名「信受院」,日治大正年間由日本九州長崎賀縣人妙亨日持比丘尼所建,供奉渡海運來的鬼子母尊者雕像。柳川水來自大墩溪,由於早期移民聚居於此形成聚落,又遍植柳樹,1916年被命名為柳川。這些周邊地景說明臺中市西區尚保有庶民生活風貌的一面。 臺中州廳歷史文化園區由市政府與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合作修復,規劃成為城市博物館及大型展演空間,讓古蹟與歷史建築的保存活化,不僅是空間維護,更具體而微不同時空下中臺灣居民的集體記憶。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