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寮囝仔討海網口述歷史紀錄片(顏肆舉先生)

梧棲的開發,可追溯於清領時期,是臺灣西部重要港口之一,先民為了生活,充份利用地形地貌,發展出各類漁業相關行業,當時漁民普遍搭寮曬網,因此又有「漁寮」的稱號。 本紀錄片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李安豐老師訪談顏肆舉先生,紀錄以梧棲魚寮為主體的在地故事。口述紀錄逐字稿如下: 小時候如果沒有當學徒,就做穡掠海這樣而已,以前是這樣。 (剛開始時應該每樣都掠?) 每樣都掠。 (沙埔地每樣都掠?) 掠鰻魚栽、烏仔栽、赤翅仔栽、鱸仔栽…… (還有什麼栽?) 赤翅仔栽、烏仔栽這類的。 (鱸仔栽有季節性的問題嗎?) 都是冬天才有,栽類一定冬天才有。 (冬至後才有這個?) 差不多十月開始都有了,到二月這段時間。 (掠的方式是一個人嗎?) 不是,海水退了才去。 (海水退才去拿網子?) 一定網子三個人才行。 (三人一組就對了,那時都跟誰一組?) 跟我兄弟。 (你們都是兄弟三人一組,你有幾個兄弟?) 我有五個 (你第幾的?) 我第四的。 (所以都跟你哥哥一起出去?) 到四十八歲的時候,我去手術,才乾脆都去掠這個。 (主要是它四季都有啦) 不是我晚上沒辦法,我手術肝結石,所以晚上不賺。 (這是白天就可以,差不多何時可以掠?) 跟著海水流的,這晚上也看的到。 (在沙埔地看到時,掠方式有什麼技巧嗎?) 有喔要有技術喔,這晚上有一個洞,晚上開比較小洞,差不多像筷子尾再小一點,我們吃飯最小的那一種,小小洞,會冒泡出來,晚上都這樣,白天也是這樣比較多。 (它差不多在沙埔地多深?) 這麼深。 (你就要看沙上面那個洞,知道有這個在裡面,用什麼下去挖?) 用鋤頭。 (用鋤頭下去挖,都是要退潮以後?) 對退潮 (流水後才有辦法,你都幾點到幾點去掠?) 到的時候天亮,差不多四點就要起床。 (四點到的時候天亮,掠到幾點?) 八點就回家了。 (八點就要回家,所以一天做兩三個小時?) 這樣而已。 (一小時一千元比我還好賺) 哈哈哈。 (場域是那裡?) 說我掠的,從楊梅掠起, (你要跑到楊梅喔) 楊梅再來香山,再來是南寮, (南寮也有,所以都是我們梧棲,沿海以北比較多。) 對,以前比較沒得賺都四處去,從我們梧棲一直掠,掠到桃園楊梅,走路要走很遠。 (那你是開車嗎?) 沒有,那時候從我們這裡,走路到清水沙鹿坐火車。 (坐到哪裡再下車?) 坐到新竹,新竹以後再坐新竹客運,從新豐那裡去,從新豐飛機場坐到新庄,再爬一座山出海,呵呵呵,要走一個小時。 (就一個簍子一個裝備,一個鋤頭就出門?) 對,這樣就出門。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