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棲的開發,可追溯於清領時期,是臺灣西部重要港口之一,先民為了生活,充份利用地形地貌,發展出各類漁業相關行業,當時漁民普遍搭寮曬網,因此又有「漁寮」的稱號。 本紀錄片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李安豐老師訪談林陳惜女士,紀錄以梧棲魚寮為主體的在地故事。口述紀錄逐字稿如下: 我在菜市場做小賣。 (在市場小賣賣魚,他買起來你就去菜市場小賣。最後做糶手是那時候的事?) 我兒子接十幾年。 (從小看父母做有興趣就對了。他爸爸在做的時代,跟他在做的時代,在拍賣過程有什麼不一樣?) 都一樣,拍賣不管誰來都可以買,都一樣那有什麼不一樣。 (有的可以用現金,這邊是用記帳還是現金?) 現金有的也用欠的,客人來都用現金。 (這邊是販仔較多,還是普通的散客較多?) 散客也有。 (這幾年散客有比較多嗎?) 要是沒魚就沒人來,像夏天沒魚就沒人來,像冬天這時候魚多人就多,這時候魚多人就會多。 (是天氣的問題嗎?) 不是天氣的問題,魚掠有人就會來,掠沒人就不會來,今年(2018)夏天剛好很差。 (像你這樣幫你丈夫和兒子幫忙,人家說查某人你會感到累嗎?) 慣習就好,生活就是這樣慣習就好,什麼工作都是慣習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