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賴山陽

賴山陽(1781-1832),名襄、久太郎,字子成,號山陽,別號三十六峰外史,日本安藝(今高知縣安藝市)人。生於大阪,隔年其父賴春水出任廣島藩學問所的儒學者,遂舉家遷居廣島;1788年(天明8年)入廣島藩學問所就學,1797年(寛政9年)游學江戶(東京),隔年歸廣島藩,欲脫藩上洛(上京,京都),被判幽禁於家中,三年來專心著述,完成《日本外史》初稿。1805年(文化2年)出任廣島藩學問所助教、1809年(文化6年)受儒學者菅茶山招聘,任教於「廉塾」。1811年(文化8年)前往京都,開設私塾;1818年(文化14年)遊歷九州,結交廣瀨淡窗;1826年(文政9年)完成《日本外史》,翌年將之獻予江戶幕府老中(官名,直屬於幕府將軍,負責統領全國政務)松平定信。後仍專注於著述,直到病逝。著有《蒙訓大日本史》、《日本政記》、《通議》等。

賴山陽是江戶後期重要的儒學者、史學家、漢詩人,其漢詩被視為擺脫模擬中國韻味的藩籬、擁抱「和臭」(具有日本特色的漢詩)的代表;其《日本外史》、《日本政記》所蘊含的忠君、正統思想,更對幕末尊王攘夷運動有著極大影響,而被視為明治維新的先行者之一,其三子賴三樹,更因投入尊攘運動,死於安政大獄。

按,過去日、韓文人在書寫漢詩時,無不以「寫得像中國人」為標竿,而拒斥本國文化風格的滲入。

上圖為《臺灣日日新報》連載的「維新人物列傳.賴山陽先生傳」;館森鴻《先正傳》亦將賴氏列入推動明治維新的前賢之中。

基本資訊

  • 別名
    賴襄、三十六峰外史
  • 生年月日/時期
    1781
  • 國籍
    日本
  • 撰寫者
    梁鈞筌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卒年月日/時期
    1832
  • 性別
  • 參考資料
    館森鴻,《先正傳》(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