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貨櫃藝術節工地主任-趙聰明訪談

時任高雄貨櫃藝術節的工地主任趙聰明口述,關於高雄市的貨櫃藝術節的緣起,以顯現高雄市海港文化的特色,促進與國際間海港城市的文化藝術資訊交流。2003年,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以「後文明」為主要創作方向,邀請國內、外優秀的藝術家,共同創造一個「貨櫃藝術村」的文化交流場域。因適逢2003貨櫃藝術節開展前,工地現場正在趕工,必須要在120個工作天內完成;趙聰明說,最高紀錄,一天有400多位工人,在現場施工。趙聰明稱,臺灣勞工的特性,因於民族性關係,普遍不注重自我專業提升。勞工教育是提升勞工素質與降低工安事故的關鍵,但營建商往往以低價競標工程,由於已付出高成本,出於「賭」的心態,便不會再支付成本於勞工教育,而勞工也只在高危險性的場所,才會特別注意安全,萬一出事,才去爭取賠償,其中以營造業的肇事率最高。趙聰明稱,臺灣勞工另一特性,是不知長進,在六合彩時代,往往做一休一,原住民勞工則是將領到的錢,全拿去買酒喝,醉醒才回到工地,這也是臺灣會開始引進外籍勞工的原因。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管理者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資料來源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生活中心勞工博物館紀錄影片場記表-No. 146-福南鋼鐵公司/梁新總經理(III)貨櫃藝術節工地主任/趙聰明(IX)
  • 創作者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3/12/03
  • 媒體類型
    影片
  • 存放位置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6樓高敏度庫房
  • 時間分期
    2003
  • 地點
    拍攝地點
    高雄市前鎮區新光碼頭 (120.2977298, 22.6090557)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