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的照片含括過溝仔震安宮廟體的日間外觀照片,及過溝仔震安宮廟內供奉的四組神明,分別是:玄天上帝、五府千歲、松樹尊王及水仙尊王。
嘉義市內流傳一句即將消失的古諺:「暗街仔暗暝摸,仁武大道公,打貓騎虎王,過溝仔水仙王。」暗街仔,意指現今嘉義市的成仁街。街上原有的三間廟,目前都已不再原處。仁武大道公,是現今位於北榮街的仁武宮保生大帝;打貓騎虎王,是在嘉義縣民雄鄉文化路上的保安宮騎虎尊王,最後,過溝仔水仙王,則是指過溝仔震安宮內的水仙尊王。過溝仔震安宮位於現今嘉義市的民族路上,昔時有水仙王、五府千歲、松樹尊王,並由五府千歲做為主神稱為五安境廟。光緒二年(1876)玄天上帝,託夢化景向民眾示警不要待在家中,本地將有大地震,並請當地居民盡速搭蓋草寮,或避難於屋外。後來該年果然發生地震,五安境廟不幸地於焉倒塌。里民為了感念玄天上帝的幫助,及紀念地震後人員均安,從此將五安境廟改為震安宮,並將玄天上帝奉為震安宮主神。
清領及日治時期的過溝仔震安宮地址,信徒們幾乎已無法得知詳細位置,僅大約知道過溝仔震安宮位在嘉義市興中街一帶。日本政府結束統治後,1956(民國45)年在信徒吳火旺的倡議下,買下現在民族路這塊廟地,1957(民國46)年過溝仔震安宮修建完成。1959(民國48)年在永成法師的帶領下成立誦經團,其足跡跨足台灣南北,目前過溝仔震安宮與台北士林、新北淡水等地的諸多廟宇還有相互來往關係,便是因為震安宮的誦經團曾到這些地方贊經(tsàn king),兩廟因此締結友誼。1984(民國73)年,過溝仔震安宮翻新重建,2005(民國94)年再買下前方民宅並拆除改建為牌樓。過溝仔震安宮的重要年節慶典,除了三月三日玄天上帝的聖誕外,上元節與下元節也會舉辦慶典向二位三官大帝祝壽。七月份的中元節,則是配合嘉義市的輪普習俗,在農曆七月的廿七、廿八與廿九三日舉辦普渡。目前過溝仔震安宮轄下的陣頭組織,僅剩振祐堂八家將團。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