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淑子

張淑子(1881-1946),臺中大雅人。臺北國語學校畢業後,曾任公學校訓導、彰化高等女子學校教員,後轉任職《臺灣新報》及《臺南新報》。1927年(昭和2年)辭職家居,從此專心於講學著述。1934年(昭和9年),於家中開設書房。另著《家庭道德講話資料集》、《臺灣俚言童謠集》、《臺灣猜謎集》、《革命本省迷信講解》、《精神教育三字經》等書,今未見,並主編《同仁》雜誌。

張淑子以維持倫理綱常、傳統文化為志業,對於社會、文化有其理念,故而在日治時期掀起多次論戰。1927年(昭和2年),因懷疑妻子與臺中佛教會的林德林有染,故與林德林發生筆戰,獲得「崇文社」社員的支持,進而引發儒、釋論戰。1931年(昭和6年)又在《臺南新報》,因臺灣話文的問題與南社同仁筆戰。平生與與林耀亭相善,並曾參加臺灣文化協會與櫟社之活動。

基本資訊

  • 生年月日/時期
    1881
  • 國籍
    臺灣
  • 撰寫者
    李知灝
  • 卒年地點-緯度
    null
  • 卒年地點-經度
    null
  • 卒年月日/時期
    1946
  • 性別
  • 參考資料
    張惠芳,〈張淑子及其作品研究〉(臺南: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