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前郵局局長-曾昭德口述 I

本影片由曾擔任郵局局長的曾昭德先生口述,從他本人自求學至成為郵局局長的歷程。曾昭德提及,日治時代的教育與現在不同,如果想繼續升學,日本老師會免費幫學生補習;此外,還需要好的成績和保證人擔保才能順利入學。當時國小畢業後可直接考職業學校,等同今日的初中,他在國小畢業後就去農校就讀,畢業後短暫於運輸公司工作,後來便報考郵政考試。

曾昭德說到,日治時代的郵局局長權力很大,可以幫下屬安排職務;不過國民政府來台後,郵政系統須經由考試進入,無法依靠關係和人情,曾昭德認為此舉確立了完美的人事制度。曾昭德在1954以全國第13名考進郵局,被分發到台北,先從基層的郵差做起。當年從鄉下北上,和幾個同梯的年輕同事,為了節省開銷,4、5個人在台北縣的三重埔租房住在一起。

曾昭德說到,郵差工作上有嚴格的紀律,要求今天的信必須送完,不能帶回家明天再送,相對也增加了投遞人員的工作風險,因此在偏遠地區曾發生郵差送信溺斃的意外。其他工作倫理,如送信要熟記收件人姓名、地址,並依路程遠近先後安排合理的寄送順序,否則會延宕工作進度。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管理者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資料來源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生活中心勞工博物館紀錄影片場記表-No. 149-郵務員工/曾昭德(I)
  • 創作者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3/12/5 ~ 2003/12/6
  • 材質
    MP4影音檔,720x480
  • 媒體類型
    影片
  • 尺寸
    原始影片檔,27分08秒
  • 存放位置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6樓高敏度庫房
  • 時間分期
    1950年代至199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