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粧佛用具

這張照片攝於神山堂街角藝術館,時間是在2020年9月5日,牆上掛著的刀具是北港人稱為「洲師」的粧佛工藝師陳明洲粧佛的工具。陳明洲在15歲時隻身到萬華拜福州派藝師陳盛誥及陳雲為師,學習木雕粧佛,2013年榮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2015年獲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

洲師其人跟他的作品很像,給人沈穩與平靜的安詳感,靠的除了全心全意的投入之外,還有就是這套刀具。神佛像雕刻在開斧之後,要先「抓線」,也就是在木頭周遭的切面畫出中線和比例,亦有「畫線」或「摔繩」的說法。這道程序洲師從不假手他人,因為這跟神佛像後來的體姿、神韻有莫大的關係。

雕刻神像過程中所用的刀具會因為需求而有所不同,刀具包括斜口刀、三角刀、彎刀、平口刀等。打粗胚是先用木槌搥打雕刀進行深刻,並用雕刻刀刻出神像的粗形體,然後再用細胚雕刻刀細緻修出神像的表情、體姿、衣折、神椅等細緻之處。雕琢過程最難之處在於表現出神佛像莊嚴慈藹的面容與栩栩如生的姿態,讓神佛像帶有靈氣與生命力。因此刀工與刀具就很重要,尤其是彎曲的坐姿或手臂或衣折等不容易雕刻之處,更是考驗一位粧佛師的細膩精緻功力。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調採訪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許逢麟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9/0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