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粧佛開斧

曾獲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妝佛」保存者以及「大墩工藝師」頭銜的陳明洲特別重視粧佛程序中的「開斧」。開斧是雕刻神佛像重要的科儀之一,有人認為,為了雕刻神佛像所選擇的木頭往往都是百千年以上,所以木頭上面寄宿著神靈,因此要恭拜神靈,淨化神斧,並且畫符貼於預備雕刻之神木上,上香請神開斧,才能進行雕刻,以求雕刻順遂。

不過這張攝於2020年9月19日於北港神山堂開斧的照片,對粧佛師陳明洲來說意義不同。開斧的科儀固然是因為神像供人祭拜,為傳達對神明的敬重,而在雕刻前會擇一良辰吉日恭拜開斧,但另一方面也是陳明洲為了不負信眾的請託,全心全意投入創作的儀式。這其中已經不僅是神靈之說,更是蘊含對世間信眾們的尊重。

雕刻神佛像的選木通常是檀木、檜木、樟木或沉香木等材質,因信眾的經濟能力而決定。不過比較特別的則是神明托夢指示要到某地取材來雕刻神佛像,這類的神奇際遇在陳明洲40多年的粧佛生涯中遇到不少。雕刻神佛像是「減法」,一旦開始雕刻就破壞木頭的完整性,所以對陳明洲來說,最難的就是開斧後的第一刀,在注入全心之後,雕刻出讓供奉者祭拜時能產生沈穩平靜心情的神佛像。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調採訪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9/19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