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福建系台灣人足底皮膚系統研究

這篇論文刊登於台灣醫學會雜誌第39卷第1號,發行的時間是在1940年(昭和15年)1月28日,發表者是松山恂(Makoto Matuyama)。雖然在標題中以「福建系台灣人」為名,不過在松山恂的其他著作中,她對「福建系」有時直接採音譯方式,有時則是用「河洛人」。

日本在統治台灣時做了不少研究和調查,包括山林、動植物物種、水利、土地、廟宇、人文、人種等,也根據這些研究調查推動不少重大政策,包括嘉南大圳的興築以及獎勵創辦製糖工場等,無一不是根據這些研究調查結果而來。根據地方仕紳耆老的說法,他們父執輩對於當時日本人的作法雖不熟悉,但事後受到日本人這種「科學性」做事方法的態度影響相當大。

不過這篇研究論文的結論不能說不帶有某些爭議。根據松山恂的研究和看法,雖然台灣的河洛人在足底皮膚系統有某些獨有的特徵,但整個說來,比起中國人,台灣的河洛人在血緣上更接近中國北方的居民以及韓國人與日本人。爭議在現在已經如同過往雲煙,不過這篇研究報告卻為當時的醫學、民族學、種族主義與帝國主義留下鴻爪雪泥。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調採訪 2、 台灣醫學會雜誌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松山恂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39/07/28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德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