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所謂廣東係台灣人兒童身體發育關於人類學的研究

這篇論文刊登於台灣醫學會雜誌第38卷第9號,發行的時間是在1939年(昭和14年)9月28日,發表者是松山恂(Makoto Matuyama),德文標題是「Anthropologische Untersuchung ueber das Koerperwachstum von Schulkndern des Hakkastammes in Formosa」,與日文標題有些許的差異。

日本在統治台灣時做了不少研究和調查,包括山林、動植物物種、水利、土地、廟宇、人文、人種等,也根據這些研究調查推動不少重大政策,包括嘉南大圳的興築以及獎勵創辦製糖工場等,無一不是根據這些研究調查結果而來。這樣的作法對當時台灣地方部分仕紳有很大的影響,也帶動台灣現代化的發展。

這篇論文作者松山恂與忽那將愛在當時對台灣原住民族(高山族)、客家、廣東、福建等群族都進行廣泛的研究。松山恂在本篇論文中除測量發育中的廣東族裔學童之外,並比較台灣、日本、韓國三地同年齡層正在發育的學童。研究顯示,台灣廣東族裔學童的頭圍、胸圍與身體的比例值平均小於韓國與日本學童,但在上半身的臂圍與下半身的腿圍則是大於韓國與日本學童。這些留下來的研究資料除了為台灣人過去的身體發展留下記錄之外,也是見證台灣在日治時代醫學與人類學的狀況。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田調採訪 2、 台灣醫學會雜誌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松山恂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39/09/28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德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