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港水道平面變更圖

這張北港水道平面變更圖是北港資深文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收藏品中最珍貴的逸品之一。這張藍晒圖除了清楚標示北港水道頭的集水井、導水路、第一唧筒井、第二唧筒井、唧筒室、分水井、沉澱池、沉澱井、濾過池、濾過井、貯水塔、砂置場、砂洗場以及事務所之外,也標示北港街的位置以及水道水從貯水塔送水到北港街的水路。這張藍晒圖可以說相當清楚地說明了北港街從取水、淨水到用水的關係。

雖然當初見證北港水道頭興建的人多已不在人世,不過根據文史工作者紀雅博先生以及蔡享潤先生的說法,北港水道頭的使用代表北港進步與繁榮的象徵。紀雅博表示,當初日本在台灣興建水道頭等現代化公共衛生設施,除了為了克服早年的流行傳染疾病之外,在北港興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朝天宮數百年來香火鼎盛,尤其在三月媽祖生期間,用水更是一個大問題,而有當時北港街役場街長蘇顯藜力促北港水道頭的興建。

北港人得利於水道水而大幅降低傳染疾病的發生以及生活的便利性。不過當水道水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時,人們逐漸忘卻北港水道頭當時的重要性與進步性。現今北港水道頭多數設施已不再使用,對於紀雅博與蔡享潤等文史工作者來說,北港水道頭也是北港公衛史的一部份,應該被表現在這個水港水道頭園區中。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紀雅博 2. 蔡享潤 3. 田野訪問調查
  • 撰寫者
    許逢麟
  • 創作者
    拍攝:徐譁荏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