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

黃貴潮先生出版的日記《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中文版為李庭語的論文《Lifok黃貴潮家族記憶書寫與認同》的研究基礎。這本書紀錄黃貴潮從1951年(民國40年)至1972年(民國61年)之間的日記,1951 年(民國40年)3月5日他寫下第一篇日記,他以中文書寫「早飯的時候」,而後轉以日文書寫,黃貴潮書寫日記的文字呈現原住民跨語書寫的重要歷程。此照片為1970年(民國59年)之日記照片,當時黃貴潮正於宜灣天主堂擔任傳教士一職。由日記內容來看,黃貴潮學習華文書寫已幾近熟習,然日記內容仍為阿美語、日語與少許華文交錯書寫。黃貴潮於1953年,終於拄杖走出戶外,當時原以黑龍江省為基地的白冷外方傳教會來到臺東縣向原住民傳教,1966年(民國55年),Lifok進入白冷會聖若翰傳教學校,是康復後首次進入系統性知識體系學習,他在這時學習到的神學理論和方法,對於他日後用於整理阿美族祭儀頗有幫助。他受到荷蘭籍神父姚秉彝鼓勵,成為天主教傳教士,除學習教義,也開始接觸與採集部落的歷史、語言、音樂、社會制度與風俗。當時外國神父對教區活動都要記錄,Lifok也學會了攝影,拍下至少五百卷底片成為史料。Lifok還協助史泰南神父把《聖經》用羅馬拼音翻譯成阿美族語。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庭語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70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