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幀照片為黃貴潮先生書寫的日記,為1951年(民國40年)5月12日日記片段:「每天天亮就醒來。今天是Sorong君父親的Paklang日,舅舅去參加,從早上不知做甚麼事,不管怎樣,還是睡午覺了。醒來時米雄君來借鑽子,由於感到肚痛很快借給他。吃晚餐時,Tohe’、Sangso舅舅捕獲的魚,和高先生一起吃了」。黃貴潮先生出版的日記《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中文版是李庭語書寫的論文《Lifok黃貴潮家族記憶書寫與認同》的研究基礎。這本日記記錄的期間從1951年(民國40年)至1972年(民國61年)止,黃貴潮在1951年(民國40年)3月5日寫下第一篇日記,以中文「早飯的時候」展開書寫,但接著轉為他熟悉的日文來書寫,他的日記是研究原住民跨語書寫歷程的重要資材。誠如黃貴潮先生於出版日記序言中所說:「日記是生活記錄,沒什麼企圖,純為個人的興趣而寫出來的」,記錄了個人的生命歷程,也在無意之間將宜灣部落的演變書寫下來。Lifok的日記原文筆跡,有日文、阿美語的羅馬拼音、注音符號及中文;有時用毛筆,有時用鋼筆,有時用原子筆,充滿時代變遷的影子。其中記錄黃貴潮先生的日常生活、部落儀式、往來友人、部落建設,甚至最重要的—基督教與天主教傳入部落的軌跡。因此,黃貴潮先生的日記看到阿美族宜灣部落的文化、精神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