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濁水溪水位觀測站

這座水位觀測站位於濁水溪南岸西螺的堤防上,建於1926年(大正15年),是雲林地區少數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的水位觀測井,在地俗稱「水針」,其目在於了解溪水水位的變化。

原理是在堤岸上鑿一口豎井與溪流連通,利用連通管原理,偵測溪水高度的變化,以便在水位高漲時通知居民警戒。據耆老表示,水針原本是一座高約三層樓的建築,但隨著溪水消退和堤防加高,只剩部分的建物露出地表。若參照大嵙崁溪(現大漢溪)水位站的舊照片,我們可知現在露出地表的開口是原本的窗戶,入口大門早已深埋在地底下。

水位站的內部是深達30公尺的水位觀測井,因此,觀測員必須攀爬手扶梯才能到下方查看溪水的刻度。平時水位站入口是鎖住的,閒雜人等無法進入,但有民眾設製一只香爐,大概是把水針這類的水利構造物當成信仰膜拜,祈求水針能發揮作用,避免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1、 2008雲林縣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 撰寫者
    李漢鵬
  • 創作者
    拍攝:鍾芷羚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26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