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記譜手稿

黃貴潮的記譜手稿除了記錄一個由口耳相傳的歌唱傳統過渡到書寫體系的過程。在多張手稿上經常有黃貴潮處處塗改的痕跡,可能是因為黃貴潮一再推敲如何把音樂正確的記錄下來,也可能在這個修改的過程中,黃貴潮的記譜進行了某個程度的編寫,由於這些歌曲的旋律在部落中已經廣泛流傳,故黃貴潮的記譜可能呈現為將歌謠錄製出版的折衷版本紀錄。我們可以說,在黃貴潮定義的1960年到1970年的唱片時代,原住民的「採曲」、「編曲」、「作曲」的界線相當模糊,因為在把歌曲從口傳形式轉換到書寫形式的記寫過程中,記譜者多少會因個人因素將歌曲做不同形式的改變。黃貴潮說:「阿美族的流行歌是有了唱片以後開始改變的,歌詞也開始有母語了,所以原住民慢慢文字化,加上歌詞它就開始有生命,要不然早就消失了。」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庭語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文件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