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部落的傳播主要以「口傳」形式進行,透過聲音語言的傳遞來傳播訊息與表達情感。在這樣的傳播活動中,蘊含了文化訊息的傳遞、人際間的倫理位置、豐富嚴密的樂舞傳統與儀式活動……,雖沒有文字的溝通,卻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以更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綿密相依的部落傳播網絡。1983年,黃貴潮在日本學者馬淵悟的引介下,進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曾先後協助劉斌雄、黃宣衛等學者進行臺灣原住民研究,同時他自己也系統性地蒐集、整理並翻譯阿美族的傳統知識。浦忠成認為:「原住民的口傳文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它也是部分史實的呈現和初民理想願望活生生展示;初民鬼神、宗教的觀念可以在其中辨明,原住民與其居所地域的密切關係亦可由此釐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