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貴潮(Lifok Oteng)的日記

此為黃貴潮先生書寫的日記。黃貴潮的日記書寫始於1951年3月,當時已經是黃貴潮與母親從本家再度分家,搬遷至南宜灣新居第六年,黃貴潮時年十九歲。黃貴潮因為臥病在床,無法參加男子年齡組織,也無法到男子集會所與其他同性親友過集體生活,因此「家屋」中的傳統與來訪的耆老便成為黃貴潮「家學」的養成依循,例如他在日記中寫道:「其實老人家聊天話題包羅萬象,不止於神話、傳說、笑話等,還有歷史,地理,家族系統,風俗…等五花八門,非常豐富珍貴的口傳之學問,是不同於文字知識獲得學問,後來也對Lifok從事民族學工作有莫大助益。」在黃貴潮的書寫中,沒有如其他原住民作家具有山林,海洋的接觸意識,對於部落傳統的傳承,因為身體殘疾也被排除在外。我們在黃貴潮的書寫中所看到的是部落文化關於殘疾弱勢的族群之聲。我們可以輕易從夏曼・藍波安的書寫中看到達悟人與海洋文化傳承;也可以從亞榮隆.撒可努的文字中讀到關於山林狩獵的部落傳承,然而在黃貴潮臥病之後,他的生活空間瞬時只能侷限於家屋之中,黃應貴指出:「人類社會除文字記載之外,基於社會文化不同,可依靠語言口傳方式、物體的刻鏤、儀式與日常生活的身體實踐等不同機制,傳承與維持社會記憶。」家屋所承載的文化與傳統意涵成為黃貴潮的家族書寫中極為重要的場域,為完整黃貴潮生命儀式的空間。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李庭語
  • 貢獻者
    計畫執行單位
    國立臺東大學
  • 創作者
    黃貴潮(Lifok Oteng)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