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芳苑洪武雄與海牛」之訪談錄

此影音檔案為芳苑海牛主人洪武雄之口述訪談,由芳苑小小文史探險家於2020年8月11日拍攝,地點在彰化縣芳苑鄉芳苑國民小學。芳苑鄉位於臺灣西南沿海,當地盛產牡蠣,居民多以養殖蚵仔為生。過去人們常用扁擔從海邊挑蚵,後來訓練黃牛下海運蚵,稱其為「海牛」。

芳苑過去鼎盛時期,村莊內曾有上百頭海牛,隨著時代進步,柴油的鐵牛車取代海牛採蚵,芳苑的牛隻越來越少,洪武雄是現在當地少數會訓練海牛的耆老,有「牛仔伯」的稱號。談到養牛的經驗,他表示,牛不管是公是母,有的個性好,有的脾氣暴躁,只要仔細看著牛的眼睛就能辨別其是否溫馴乖巧。假使牛的眼珠會隨意轉動容易分心,就代表牠個性不穩定較為「嬌氣」,不易馴服。

臺灣牛的品種有黃牛及水牛,他提到,一頭合格的海牛只能用黃牛訓練,因為黃牛怕水,假如是用水牛當海牛,一下海採蚵便會玩水玩到忘記工作,所以在芳苑沒人用水牛當海牛。芳苑有一年曾遇上大颱風,水淹進洪武雄的牛舍裡,那些海牛都站得直挺挺的不敢睡覺,如果是水牛的話一定照睡不誤。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胡朝欽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8/10
  • 媒體類型
    影片
  • 參考資料
    周樑楷,〈認識你自己:大家來寫村史與歷史意識的自覺〉,《當代》211(2005年3月)。 張弘毅,〈大家來寫都會史:理論的分析〉,「應用史學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13年6月22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辦)。 洪勝湖,〈尋找番仔挖〉,收錄於《彰化縣二林區地方學》,彰化:二林社區大學,2021。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