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張禎銅像位於雲林縣西螺鎮西螺公園內的羽球館前。圖中可見該銅像是被譽為「羽球之父」的張禎半身像,張禎於1984年過世後,由西螺中學的子弟於1998年在西螺中學舊校區(今西螺公園內)所立,以感念張禎對於西螺羽球的貢獻。
出身於中國東北體專的張禎,原本是青年體操班的一員,1927年雖對於羽球運動感到好奇,但因羽球太輕,張禎原本興趣缺缺。張禎來臺後,於1953年至基隆市立中學任教,當時羽球運動盛行,使得他開始正式接觸和學習羽球,爾後在不斷切磋改進球技和勤加練習下,羽球技術越臻純熟,在第一次的羽球比賽中脫穎而出。後於1957年經由西螺中學教務主任的引介來到西螺任教,並且開始提倡推廣適合東方人訓練的羽球運動。
張禎對羽球隊的訓練作風採嚴格的軍事化訓練,期望能長期培育優秀的羽球選手。西螺的羽球隊在張禎教練的帶領下,參加臺灣區羽球團體錦標賽及全國公開賽均獲得殿軍以上的錦標,並參加日本舉辦的第四屆亞洲國際學生羽球比賽大會以及菲律賓舉辦的第五屆國際學生羽球賽,雖未能得名,但帶領國人羽球運動至世界級的體育殿堂深具意義。而張禎在1974年9月退休時,學校為張禎舉行遊街慶賀,由曾受教於張禎的學生們掌旗走在前面,場面溫馨而熱鬧。
在張禎的培育下,造就了雲林縣羽球運動的霸業,因此羽球界譽其為「羽球之父」,西螺也成為「羽球王國」。2004年也將大橋盃羽球賽改為「張禎盃」,以紀念張禎對西螺羽球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