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投縣竹山鎮前往濁水溪對岸的集集鎮需先經過社寮,這裡土地遼闊位於濁水溪南畔。明永曆23年(1669)杜姓先民拓墾至社寮、後埔仔,僅在此設立草寮與原住民從事貿易,至清乾隆年間,張創、莊行萬等人才到社寮開發。
張創生有三子,長子陶、次子天球、三子盛德,張天球,字天棟,生於乾隆37年(1772),卒於道光27年(1847),享年76,張天球因早失怙恃,繼承家業後,撫養弱弟,並拓墾水沙連地區,使家道漸興。
乾隆末年,張天球與陳佛照、陳同升、曾石等人,揪工開鑿隆興陂(隆恩圳)加速拓墾水沙連,在張天球開墾引清水溝溪入圳後,灌溉鹿谷山田坪仔頂三十餘甲,此外他還開墾中寮鄉永平坑、八杞仙,甚至埔里社,但此時大都是養贍埔地。
張天球開墾社寮、中寮一帶,在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已是拓墾有成的大業戶。他先幫祖墳置祀田、建宗祠,並在當地修聖廟、建文祠,並重貲邀請宿儒黃高輝前來教導四子,即長子張煥文,次子張守仁,三子張秋闈(秋圍),四子張慶壽,其中以長子張煥文考取秀才並選為貢生,最為著名。
但他仍感不足故轉向外尋求拓展,此時同住在水沙連的隘丁首黃林旺告知水沙連的水裏社和埔裏社仍有尚未開墾的土地,故由他出資讓郭百年、黃林旺前往開墾,後來在嘉慶19年(1814年)爆發「郭百年事件」,事發後用三輛轎子的銀兩送往府城才將此事解決,此事造成心裡陰影寫在「皇清列贈將郎謐貞勤張封翁墓誌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