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打馬煙教會

照片為馬偕(註1)與學生、信徒於宜蘭打馬煙教會前的合影。照片中黑鬚者為馬偕,馬偕右邊坐者為嚴清華(註2),左邊站者為柯維思(註3 )。

打馬煙教會設立於1883年(清光緒9年)2月17日,據《馬偕日記》1891年(清光緒17年)5月14日:「十一點到打馬煙...新漆好的禮拜堂到處都是用藍色和紅色漆...禮德醫師拍團體照」,而該次馬偕前往宜蘭、花蓮之行,嚴清華、柯維思皆有隨行,故照片即可能為當日所拍攝。

打馬煙(Tamayan),平埔族噶瑪蘭族語為「煮鹽社人居地」之意。打馬煙禮拜堂的建造費用是由加拿大母會募款而來,為感念加拿大信眾慷慨奉獻,將此教堂稱為馬爾查禮拜堂(Margaret Machar Memorial Chapel)。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嚴清華,生於1852年,卒於1909年6月2日,為馬偕第一個學生,也是北臺灣第一個基督徒。

註3:柯維思,原名柯玖,生於1867年,卒於1945年10月24日。

參考書目:偕叡理著,王榮昌等譯,《馬偕日記1871-1901》,玉山社,2012;吳永華,《馬偕在宜蘭:日記;教會與現場》,白象文化,2016;吳永華,《馬偕在淡蘭古道》;馬偕,《北台灣宣教報告第二冊 1879-1884》,明曜文化,2015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馬偕

    相關人物
    嚴清華

    相關人物
    柯維思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89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