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80年(民國69年)馬偕醫院醫療新大樓。
1872年(清同治11年)馬偕牧師(註1)在淡水展開傳教行醫生涯。而後,獲得美國一位同姓的馬偕船長(Captain Mackay)遺孀,捐款美金三千元建醫館,為紀念其丈夫,命名為滬尾偕醫館,於1879年(清光緒5年)9月14日落成。1901年(明治34年)6月馬偕牧師過世後,一度關閉,而後由宋雅各醫師(J. Y. Ferguson)於1906年(明治39年)重開醫館,1911年(明治44年)遷至臺北,正名為馬偕紀念醫院,以紀念馬偕博士。1980年(民國69年),馬偕醫院為充實新穎之現代醫療設備,並提高醫療人員醫療環境,拆除第一代院舍,興建13層病房大樓。並於馬偕醫院百年紀念日竣工,1983年(民國72年)又興建了一棟9層醫療行政大樓。並於9樓設立一間大禮拜堂,除供醫院大型活動用外,也是教界許多重要活動的場所。
註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參考書目:馬偕紀念醫院《馬偕紀念醫院120週年特刊》,2000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