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臺東教會慶祝設教百週年紀念於1977年(民國66年)7月7日至9日在基督教芥菜種會保姆學校舉行百週年紀念青年大會。
1875年(清光緒元年)李庥牧師(註1)搭戎克船(註2)到寶桑(註3),1877年(清光緒3年)張源春在石雨傘以「祈禱水神蹟」開啟宣教,福音起初播種在石雨傘、迪階、石牌三處,後因信徒移居到迪階、小港、新港而解散,因而成為東臺灣宣教播種的紀念地;1891年(清光緒17年)巴克禮牧師(註4)來臺東巡視,將迪階教會遷至觀音山,1893年(清光緒19年)改稱觀音山教會,1877年(清光緒3年)改稱加蜜山教會,而後教徒越來越多,進而在1956年(民國45年)阿美族人自建教會於高寮與山下兩部落。
註
註1:李庥牧師,Hugh Ritchie,生於1840年9月14日,卒於1879年9月20日。
註2:戎克船(Junk)為中國式帆船,尖底、有龍骨,具有桅、帆、擢、竹竿等。自16、17世紀即航行於臺灣、中國之間近海與河道,為早期主要的運輸用船隻。
註3:寶桑,今臺東市。
註4:巴克禮牧師,Thomas Barclay,英國蘇格蘭人,生於1849年11月21日,卒於1935年10月5日,為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傳教士,其傳教地區為臺南,設立台南神學院,創立台灣教會公報社。
參考書目: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網站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