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女宣道部成立10週年紀念

照片為1965年(民國54年)7月28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女宣道部成立10週年時感恩禮拜後,全體合影,台北中會屬下已有20間教會加入女宣道部。

1872年(清同治11年)加拿大宣教師馬偕牧師(註1)來到北臺灣宣教後,他從傳教的經驗中明白,因東西方文化的落差,女性卻被隔絕於福音之外。為了達到向臺灣婦女宣教的目的,馬偕牧師於1884年(清光緒10年)在淡水設立女學堂,這是臺灣北部婦女傳教工作有計劃性及系統性推展的開始。馬偕牧師去世後,在「女學堂」的基礎上,分別發展為「淡水女學校」及「淡水婦學堂」。培育眾多女性進入教會、幼稚園、馬偕醫院服務,隨著女性漸漸在教會及社會中嶄露頭角的同時,由加拿大來臺的女宣教士們也開始注意到都市教會女信徒的力量,應予以集結,以期發揮更大的力量,擴展「婦女傳教、傳教婦女」的宣教使命。1922年(大正11年),加拿大女宣教師安義理姑娘(註2)和烈以利姑娘(註3)仿效加拿大長老教會成立女宣道會的模式,聚集了大稻埕、艋舺、雙連等三地教會的婦女為主體,在位於臺北雙連姑娘樓(註4)成立「北部女宣道會」,這是臺灣第一個婦女組織,而後台北中會於1955年(民國44年)7月19日成立女宣道部。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安義理姑娘,Lily Adair,生於1873年,卒於1971年。

註3:烈以利姑娘,Isabel Jane Elliot,生於1881年,卒於1971年。

註4:姑娘樓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北路2段94號,已拆除。

參考書目:〈女宣道會簡史〉《女宣雜誌》397期,2012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