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孫雅各牧師

孫雅各牧師(註1)出生於美國,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1927年(昭和2年)因「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造成教會分裂以致宣教人力不足,連帶也影響到加拿大長老教會徵召來臺的宣教師人數。

孫雅各於1927年(昭和2年)10月間抵達臺灣宣教,期間曾短暫擔任淡水中學(註3)代理校長,1931年(昭和6年)起則擔任台北神學校校長,直至1940年(昭和15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離開臺灣為止。離開臺灣後,轉往南美洲英屬圭亞那宣教。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孫雅各於1946年(民國35年)7月再度受派來臺。返臺後於1947年(民國36年)回任已改名的台灣神學院院長(註4),致力於學院建設、提升學生素質以及健全學位授與制度,對臺灣神學教育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另一方面,孫雅各也開始轉向臺灣原住民宣教,前後建立了385所原住民教會、親手施洗數千名原住民信徒,後又主導玉山神學院的創立,培育許多原住民教會與社會的領導者。其對原住民宣教的卓越貢獻被譽為「二十世紀的神蹟」。1965年(民國54年)孫雅各退休返國,為表彰其多年來的貢獻,台灣神學院將教育館改名為「孫雅各紀念館」。1967年(民國56年)3月孫雅各驗出腦瘤,毅然決定返回臺灣,同年6月中病逝,享年68歲。後安葬於台灣神學院教堂旁。

註1:孫雅各牧師,James Ira Dickson,生於1900年2月23日,卒於1967年6月15日。

註2:加拿大教會聯合運動為加拿大衛理公會、公理會和2/3的長老教會組成加拿大聯合教會,而其他1/3的長老教會則反之,要求延續原本的加拿大長老教會,雙方對其法定地位、財產分配引發爭執,持續幾十年之久。

註3:淡水中學為1914年所設的淡水中學校,1922年更名淡水中學,戰後更名為淡江中學。

註4:台灣神學院前身為台北神學校。

參考書目:蘇光洋,《孫雅各牧師紀念專集》;《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學校簡史》;鄭仰恩《拓展教育資源及宣教格局 孫雅各牧師》;蘇文魁《孫雅各和嶺頭的台灣神學院》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孫雅各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