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馬偕博士(註1)與其宣教幹部於牛津學堂正門合影,畫面中間戴帽者為馬偕,時間在1895年(明治28年)11月馬偕從加拿大返回臺灣之後。
清朝與日本於1895年(明治28年)4月於日本馬關港(註2)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註3),同年5月,日本派兵來臺接收統治,遭受臺灣各地人民的抵抗,時局動盪不安;因此,馬偕與宣教幹部會商對策,以因應當時的新局勢。馬偕1895年(明治28年)返臺後,於當年12月至隔年1月初,訪查了宜蘭、新店各地共35處教會,了解各地信徒被殺、被捕、教堂損毀或遭日軍佔用的情況。1896年(明治29年)2月也曾出面向日本當局要求釋放被捕的信徒。
註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馬關港為今山口縣下關市下關港。
註3:德、法、俄三國干涉還遼,最後清廷向日本贖回遼東半島。
參考書目:馬偕,《北台灣宣教報告第五冊1894-1901》明曜文化,2015;偕叡理著,王榮昌等譯,《馬偕日記1871-1901》,玉山社,2012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