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媳婦見洋公婆與加拿大親友

馬偕(註1)來臺宣教約29年,只有兩次回加拿大休假。第一次1880年(清光緒6年)1月1日-1881年(清光緒7年)12月29日攜臺灣牽手返國述職,第二次回國休假在1893年(清光緒19年)9月18日-1895年(明治28年)11月19日。該照片為第二次返國時在加拿大與家人親友所攝,畫面後排右三戴帽者為馬偕,右四為次女偕以利(註2)、後排左二為長女偕瑪連(註3);前排坐者左一是夫人張聰明(註4)、左三橫躺者為長子偕叡廉(註5)。

馬偕第二次返國在加拿大展開近兩年的生活,仍然忙碌於四處講道。1894年(清光緒20年)6月13日被推選為總會議長,且於1895年(明治28年)9月完成並付印著作"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註6),為他在臺灣18年間的經歷見聞和研究。1895年(明治28年)9月27日,馬偕全家離開加拿大返回臺灣。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生於1880年9月4日,卒於1970年7月23日。

註3: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生於1879年5月24日,卒於1959年2月18日。

註4:張聰明,原名為蔥仔,生於1860年,卒於1925年9月15日。

註5:偕叡廉牧師,George William Mackay,為馬偕長子,生於1882年1月22日,卒於1963年7月20日。

註6:由馬偕原著、麥唐納(J. A. MacDonald)編輯,於1895年出版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並不是第一次被翻譯成中文,之前已經有兩個譯本,分別是林耀南譯的1959年《台灣遙寄》以及1960年,周學普譯的《台灣六記》,2007年又重譯,書名為《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參考書目: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前衛,200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馬偕

    相關人物
    張聰明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893 ~ 1895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