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27年(昭和2年),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禮拜堂。
北部教會於1911年(明治44年)經教士會商議,決定將北部傳教中心由淡水移轉到臺北。1913年(大正2年)初,經當時教士會決定,在所購置的牛埔庄上,即現今民生西路中山派出所左鄰第三間處,設立一所「雙連講義所」,並派吳寬裕傳道為開拓者。1914年(大正3年)又將講義所遷到今民生東路中華川菜館左鄰附近。1916年(大正5年)因聚會地方不敷使用,於是決定於今民生東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興建第一間禮拜堂,同年9月25日將講義所更名為「雙連教會」。1926年(昭和元年)馬偕醫院院長戴仁壽醫生(註1)為醫治臺灣癩病患者,遂與雙連教會陳溪圳傳道師(註2)商議,以四千元購買雙連禮拜堂做為治療病患的診所,而雙連教會亦跟教士會交涉,以該禮拜堂土地交換鄰近土地。於是1926年(昭和元年)開始興建二層樓禮拜堂,並於1927年(昭和2年)3月21日舉行獻堂禮。二樓作為主日禮拜用,一樓為主日學教室及幼稚園之用。
註
註1:戴仁壽醫生,George Gushue-Taylor,生於1882年12月6日,卒於1954年4月23日,綽號戴土公。
註2:陳溪圳牧師,生於1895,卒於1990年。
參考書目:梁唯真、 陳俐甫《世紀宣教,釘根臺灣: 雙連教會設教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真理大學校史館研究中心,2013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