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左上角為1872年(清同治11年),紅毛城及清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
淡水港為臺灣北部出入口貿易之大門,清末1858年(清咸豐8年)天津條約開港為臺灣四大條約港之一,二十年後躍升為臺灣第一大港。馬偕博士(註1)於1872年(清同治11年)3月9日在淡水登陸,正是淡水的黃金時期,眼見其秀麗的風光,乃決定以淡水為其宣教中心。
紅毛城,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統治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San Domingo),而後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明崇禎17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並以總督安東尼歐‧范‧帝門(Anthonie van Diemen)之名命名,稱為「安東尼堡」。而由於當時漢人稱呼荷蘭人為紅毛,因此這個城就被他們稱作紅毛城,清朝時期,做為英國領事館。
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清同治9年),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埔頂,又名「埔頂洋樓」。
註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參考書目: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台灣商務,200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