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偕夫人與子女

此照片可能在馬偕博士(註1)於1901年(明治34年)6月2日過世後不久所拍攝,當時偕叡廉為十九歲,而外孫柯設偕才二、三歲左右。前排左起為長女偕瑪連(註2)、張聰明(註3)、次女偕以利(註4),後排左起為馬偕門生且是偕瑪連之夫陳清義(註5)、偕叡廉(註6)、柯設偕(註7)、馬偕門生且是偕以利之夫柯維思(註8)。

馬偕辭世後,1925年(大正14年),張聰明將馬偕留給家族的五千多坪土地,捐給其子偕叡廉於1914年(大正3年)興辦的淡水中學(註9),做為運動場,日後培育出知名的橄欖球校隊。同年9月,張聰明辭世。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偕瑪連,Mary Ellen Mackay,生於1879年5月24日,卒於1959年2月18日。

註3:張聰明,原名為蔥仔,生於1860年,卒於1925年9月15日。

註4: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生於1880年9月4日,卒於1970年7月23日。

註5:陳清義,生於1877,卒於1942年。

註6:偕叡廉牧師,George William Mackay,為馬偕長子,生於1882年1月22日,卒於1963年7月20日。

註7:柯設偕,Seth Mackay Ko,柯維思與偕以利之子,生於1900年2月8日,卒於1990年11月20日。

註8:柯維思,原名柯玖,生於1867年,卒於1945年10月24日。

註9:淡水中學為1914年所設的淡水中學校,1922年更名淡水中學,戰後更名為淡江中學。

參考書目: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前衛,200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陳清義

    相關人物
    偕叡廉

    相關人物
    偕瑪連

    相關人物
    柯維思

    相關人物
    張聰明

    相關人物
    偕以利

    相關人物
    柯設偕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