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叡廉(註1)為馬偕(註2)長子,於1882年(清光緒8年)1月22日出生於淡水,大家都稱他為「小馬偕」。1895年(明治28年)他於香港維多利亞英文學校就讀,馬偕逝世後回加拿大深造,就讀聖安得烈學院、多倫多大學及美國克拉克大學,1911年(明治44年)取得碩士學位,同年與羅仁利(註3)結婚,12月4日回淡水,設立淡水中學校(註4),並擔任初任校長,其夫人也在學校教書,並熱心於主日學工作,組成暑期聖經班,1943年(昭和18年),因戰爭因素,被迫離開臺灣,前往英屬圭亞那傳教,同時在柏斯比中學任職,戰後回臺,繼續回校服務,退休後,也一直努力傳道,偕叡廉於1963年(民國52年)7月20日過世,葬於馬偕左側,其夫人則於1968年(民國57年)回加拿大,1969年(民國58年)逝世於多倫多。
註
註1:偕叡廉牧師,George William Mackay,生於1882年1月22日,卒於1963年7月20日。
註2: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3:羅仁利,Jean Ross Mackay,婚後從夫姓為偕仁利,生於1887年4月28日,卒於1969年8月16日。
註4:淡水中學校,戰後更名為淡江中學。
參考書目:葉晨聲,《從牛津學堂到淡江中學―一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學校的個案研究(1872-1956)》,文化大學史學所碩士論文,2004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