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偕在淡水寓所的博物館及研究室

這3張照片為馬偕博士(註1)在淡水寓所的博物館及研究室的藏品,如牆上懸掛著水鹿頭骨及平埔族器物,包含槍枝、弓箭、服飾飾物等,及馬偕在研究室分析礦石之身影。

馬偕除了在宣教、醫療和教育上的貢獻外,也致力於臺灣自然與人文科學的研究。其淡水寓所有設置博物館及研究室,收藏採集或他人贈與的物品,蒐集之豐富,在《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註2)中曾生動描述博物館中的收藏:「我在淡水的研究室和博物館是對學生開放的,作為他們的學習資源。經過23年的累積,目前研究室的設備算是齊全,有書籍、地圖、地球儀、繪圖、顯微鏡、望遠鏡、萬花筒、立體鏡、照相機、磁鐵、電池和其他化學儀器;此外還有無數可以用來解說地質學、礦物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的標本。屋內的另一個房間作為博物館;這個房間裡放有大量的收藏品,包括各類可以想到的、有趣的漢人、平埔番或生番使用的物品。藏品中包含有各種貝殼、海綿或珊瑚,都經過分類整理並有說明;此外也保存有各式各樣的蛇類和昆蟲標本。其中偶像的數量多到可以塞滿一整間廟,另外有祖先牌位、宗教儀式用具、樂器、道士袍服等與偶像一起換來的東西;以及農具模型和戰爭使用的武器等。」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由馬偕原著,麥唐納(J. A. MacDonald)編輯,於1895年出版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並不是第一次被翻譯成中文,之前已經有兩個譯本,分別是林耀南譯的1959年《台灣遙寄》以及1960年,周學普譯的《台灣六記》,2007年又重譯,書名為《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

參考書目:馬偕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前衛,200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馬偕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