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婦女學堂師生。
臺灣的婦女們許多在年輕時沒有機會讀書,想讀時,卻因未唸過公學校(註1)年齡太大,有的已結婚,有的是寡婦,有的是信徒想讀聖經多明瞭道理,想追求學問卻沒有機會,因此於1910年(明治43年),吳威廉牧師(註2)在淡水女學堂東側設置「婦女學堂」,目的在訓練女性傳道人員,由高哈拿姑娘(註3)擔任校長。婦女學堂採兩年制,教師除了女性傳道人員外,另有三位兼任的教師與專任舍監。課程內容除了中、日文教學以及習字外,以聖經與音樂為主,馬偕博士夫人張聰明(註4)也是初期婦女學堂的老師之一,1929年(昭和4年)改名「婦女義塾」,後校舍被接收逐漸停辦,1936年(昭和11年)廢止。
註
註1:公學校,為日治時期兒童教育學校,等同小學教育,就學資格為8歲以上、14歲以下的臺籍兒童。
註2:吳威廉牧師,William Gauld,生於1861年2月25日,卒於1923年6月13日
註3:高哈拿姑娘,Hannah Connell,生於1869年,卒於1931年。
註4:張聰明,原名為蔥仔,生於1860年,卒於1925年9月15日。
參考書目: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淡江中學校史》,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1997;陳美玲,〈淡水婦學堂的領航者-高哈拿姑娘〉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