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09年(明治42年)淡水女學校,學生增加到將近50人。
1884年(清光緒10年)設立的女學堂,1901年(明治34年)因馬偕(註1)逝世停辦,直到1905年(明治38年)金仁理姑娘(註2)及高哈拿姑娘(註3)來臺,女學堂因而復校,1907年(明治40年)更名為「淡水女學校」,1915年(大正4年)因校舍失修,重新改建,停開一年,1916年(大正5年)重新開學,增設高等女子部,更名為「淡水高等女學校」,學制分為預科四年與本科四年,校長仍由金仁理姑娘擔任,且為方便日後升學,改以日語教授課程,1922年(大正11年)又更名為「淡水女學院」,1948年(民國37年)與淡水中學合併為「淡江中學」,分為男子、女子部,1949年(民國38年)7月,女子部改名「純德女子中學」,而後1956年(民國45年)又合併至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註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金仁理姑娘,Jane Kinney,生於1877年,卒於1965年。
註3:高哈拿姑娘,Hannah Connell,生於1869年,卒於1931年。
參考書目:戴寶村,〈南長榮;北淡水-傳教士與臺灣女學的設立〉;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淡江中學校史》,台北縣私立淡江高級中學,1997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