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馬偕博士率其學生四處傳教

照片為馬偕博士(註1)帶領學生翻越三貂嶺古道,前往宜蘭地區巡視。照片中左上方為馬偕博士,往右依序為柯維思(註2)、嚴清華(註3)、葉順(註4)。

葉順是牛津學堂首批學生,1882年(清光緒8年)在大龍峒受洗,也是馬偕得力門徒之一,經常隨馬偕一起傳道旅行。葉順學養佳,曾協助校訂馬偕所編的《中西字典》。

三貂嶺古道為馬偕前往雙溪、宜蘭地區宣教的必經之路;從馬偕日記內容檢視,馬偕前往雙溪、宜蘭地區的次數超過28次,並在宜蘭地區設立了29處教會,含龜山島,受洗信徒超過2,600人。另據《馬偕在宜蘭》一書作者吳永華對照日記、北臺灣宣教報告內容、以及照片中人物與其穿著不像寒冷季節等細節推測,此照片可能拍攝於1891年(清光緒17年)5月間,拍攝者為禮德醫師(Alex Rennie)。禮德醫師為蘇格蘭人,1886-1892年(清光緒12-18年)間擔任五大洋行(註5)的醫師,也經常前往偕醫館幫忙。

註1: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漢名叫偕叡理,生於1844年3月21日,卒於1901年6月2日。

註2:柯維思,原名柯玖,生於1867年,卒於1945年10月24日。

註3:嚴清華,生於1852年,卒於1909年6月2日。

註4:葉順,原名叫德順,生於1863年,卒於1910年6月19日。

註5:五大洋行分別為德記、和記、寶順、德記利時、怡和。

參考書目:〈教會史話583 馬偕愛徒葉順傳略〉,《台灣教會公報》2572期, 2001年6月17日 p.10;吳永華,《馬偕在宜蘭:日記;教會與現場》,白象文化,2016;偕叡理著,王榮昌等譯,《馬偕日記1871-1901》,玉山社,2012

撰寫:王柳鋐

審訂:王榮昌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撰寫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 貢獻者
    相關人物
    葉順

    相關人物
    馬偕

    相關人物
    柯維思

    相關人物
    嚴清華
  • 創作者
    禮德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89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出版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