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1932年3月石川欽一郎於新竹第一公學校(今新竹國小)禮堂的離台餞別會。
石川欽一郎離臺次年(1933),日本獨立美術協會巡迴展在台灣舉行,掀起向前衛藝術學習的熱潮。影響了許多位台灣水彩畫會和一盧會會員,紛紛脫離原本的畫會,另外創立台灣新興美術協會,投身於油畫創作中。[1]在臺展部分水彩畫也受到油畫的興起的影響,入選臺展的水彩畫數量急遽減少。引起倪蔣懷的抗議,建議當局聘請兼具水彩畫創作的作家擔任審查員。[2]
離台後的石川欽一郎,對於學生的指導仍通過書信往來方式不間斷。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李澤藩分別在1933、1934、1935、1937、1939、1940以及1941年,投件參加日本水彩畫會展覽。[3]
[1] 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水彩100年》,2008,頁16。
[2] 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 1 : 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2019,頁192。
[3] 靜岡縣立美術館,石川欽一郎介紹,http://spmoa.shizuoka.shizuoka.jp/_archive/collection/item/W_13_754_J.html


